7月22日,嘉庚学院国际经贸系团总支实践队前往嘉兴乌镇,开展本次实践活动人文方面的调研活动。
乌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一脉相传的历史传统。作为旅游景点,乌镇的保护与开发自1999年开始。2001年,修复后的乌镇东栅街区正式对外开放。凭借着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成功的商业化运营,乌镇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茅盾故居是本次乌镇人文调研的首站。文学巨匠茅盾,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位于乌镇景区后方的茅盾故居、茅盾纪念馆,陈设了这位大文豪的生前遗迹,保留了其故居的原始风貌。
通过参观、采访,以及信息汇总,实践队队员们发现,家庭状况以及所处的社会现状对于造就名人有着很大的影响。乌镇的风土人情,及其自身的家庭背景,无不影响着茅盾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茅盾作为乌镇最骄傲的“儿子”,他取得的成就亦加深了乌镇的文化积淀,并促进了乌镇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参观茅盾纪念馆
中国的蓝印花布闻名遐迩,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其原材料土布、染料来源于自然植物,工艺则出自民间手工,图案蓝白搭配,充满自然的民间特色。在宏源泰染坊,实践队队员们观看了涂花版、拷花、染色、阴干等一系列蓝印花布的手工制作流程。大家为技工熟练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据调研,蓝印花布现已实行产业化批量生产,乌镇贩售的花布也是通过现代化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看老人织布
在翰林第皮影戏馆,实践队队员再次被江南皮影戏深深吸引。据了解,乌镇的皮影戏表演团队基本由老艺人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唱腔。队员们将乌镇皮影戏与调研第一天在南湖欣赏到的海宁皮影戏进行细致对比,发现二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文化保护运作模式上。
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参观了织布作坊、江南木雕陈列馆、古戏台等景点,欣赏了乌镇花鼓戏、麦芽糖制作等等民俗风情,并与景点商贩进行交流,对当地姑嫂饼、杭白菊、三白酒等特产的供销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之余,实践队队员们还与居住于乌镇的爷爷奶奶聊起了过去的故事。虽然方言不同,但是队员们还是跟一位有着丰富纺纱经验的老奶奶细聊了很久。队员吕玉珊说:“很欣赏老阿婆的人生态度,她已经七十多了,却依然很勤劳地织着布。”
听老人谈乌镇历史
一天的调研活动,给实践队队员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触动。队员王未未说,虽然乌镇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皮影戏、花鼓戏等文化的原始形式,但很多“老东西”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太符合受众需要了,自行发展还是受到了物质限制等客观约束。
她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队员们的观点:在最大化保证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商业化地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产业化形式吸引游客,这才是保护乌镇文化的良方。
及时召开短会对调研信息加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