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教工第二党支部在主楼群809会议室开展主题“微党课”活动,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内容。嘉庚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黎永强,纪委书记林瑞榕出席了此次学习活动。党课由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赵留鹏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它是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学习活动中,彭欢、项婷、付胜勇三位同志分别就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创新亮点、法典内容等,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分享了学习感悟。
彭欢着重介绍了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的亮点特色。生命、身体、健康权在人格权体系中的优越地位凸显,强化了法律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也解决了网络信息时代面临的声音侵权、AI换脸、个人信息泄露、垃圾邮件侵扰等诸多问题。项婷则借助“小翔与《民法典》的故事”漫画,生动展现民法典对孩子成长中各个方面的相关规定和保护。付胜勇则对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的详细内容条款进行了解读,结合大量案例,指出普法目的是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微党课分享结束后,支部党员交流了学习心得。赵留鹏结合法制相关历史知识指出,一部好的法律将为国家繁盛奠定基础,学习民法典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依法治国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运用法律维护个人权益,真正做到懂法守法护法。
黎永强在总结讲话时指出,我国民法典立法经历了70年的酝酿发展,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的颁布在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它必将对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带来更积极、更全面、更规范的影响,也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