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至12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下简称“厦大附中”)成功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厦大附中“走进大学”通识教育拓展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了其中的“生态文明素养”模块8个场次暨“校地共建,青春同筑”大中学生交流活动。环境学院党总支选派8位教师党员担任主讲教师,招募2位学生预备党员、5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志愿者,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色,发挥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本次“生态文明素养”通识教育拓展课,环境学院设计了“叶脉书签制作”生命教育主题实验和“显微镜的使用及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环境教育主题实验。
“叶脉书签制作”实验源自《园林植物分类基础》专业课,环境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王伟艺老师、谢志勇老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制作了中学生适用、寓教于乐的实验教学视频和实验教材。中学生们在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学习了植物叶的形态术语,掌握了叶脉书签的制作工艺。在教师鼓励下,中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纷纷尝试工艺改进、新素材试验、文创元素融入等探索。
“显微镜的使用及污泥生物相的观察”实验源于《环境学科综合实验Ⅱ》,属于《水处理微生物学》的配套实践课程。环境学院教学实验中心黄强和孙红专两位高级实验师,带领中学生们探索微观世界,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生物相。
黄强老师讲解显微镜的使用
黄强老师指导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
王伟艺老师讲解叶脉书签制作实验
在“校地共建,青春同筑”大中学生交流活动中,中学生们对大学科研环境充满了好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金亮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马嫱博士,环境学院教工党支部副书记黄强老师,教务秘书林朝月老师等教师党员,就带领大家参观大学实验室。中学生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学生党支部的志愿者们向他们讲述大学青春岁月的精彩故事。
来自法学院的两位志愿者刘慧悦、吴俊良说,“为了检验中学生版实验教程的难易度和通识性,我们非环境专业的志愿者担任‘小白鼠’,与实验员老师们反复磨课;看到中学生们叶脉书签作品的诞生,我们当小老师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情怀素养寓于学,通识技能巧雕才”,《生态工程学》省级一流课程、《园林植物分类基础》主讲教师周亮副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拓展课的形式很好,通过趣味性强、成果可视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类实验,可以让中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知行合一培养生态文明素养。”
“环境教育类实践型拓展课能激发中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环境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黄强老师表示,“高校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向社会开放,让大学教师为中学生授课,校地共建,大家携手进步。”
我校志愿者辅导附中学子制作叶脉书签
我校志愿者辅导附中学子制作叶脉书签
厦大附中学生制作的“菩提树”叶脉书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