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好案例|以党建“三原色”工作模式续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新篇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1

以党建“三原色”工作模式续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厦门实践”新篇章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08年,支部现有党员25名,平均年龄38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8%,教授4位,副教授12位。支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树林保护好”的殷殷嘱托,长期致力于红树林保育和修复,探索构建党支部“三原色”模式,即党建“红”、生态“绿”、人才“蓝”,力争创建“学习树人型”“科技服务型”“育人育才型”全面发展的模范党支部。近年来,党支部获批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2年通过验收,立项活动“学百年党史 强使命担当 助力乡村生态振兴”获评厦门大学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支部共有1人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3名党员教师获得“厦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3次获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三原色”模式

二、案例内容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1986年和1987年,在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厦门市林业局拨付给厦门大学卢昌义教授团队1万元,用于红树林造林技术研究和红树林引种驯化,40多年来,卢昌义教授一直投身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在卢昌义教授的影响带动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带领支部党员100%“熟悉红树林、专攻红树林、讲好红树林”,着力提升党支部在红树林保护领域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规范创新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力量守护好红树林,培育了一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亲身经历者、参与者、讲解者、传播者,继续绘制传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生动画卷。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红色”战斗堡垒

支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实施“三个强化”,强化党支部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将党小组建在专业教研室,建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在校企校地合作创新平台与创新科研团队上。每个党小组均包括了支部委员会委员、专业负责人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加强支部与学院院务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沟通协作,以每周“院务例会、教学研讨会暨党建工作例会”的常态化措施,使党组织能有效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议事决策、履行政治责任。截止目前,支部成员参与主持创建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蓝色海湾整治红树林养护创新合作平台等2个校级校企校地合作平台、红树林研究团队等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全省首个“双碳”专家工作站,引进国内专家学者43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课题等共计90多项,近年到账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图:支部成员参与主持创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合作科研平台

  (二)立足区位优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理念

    支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与建设厦门筼筜湖、军营村白交祠村等基地,与筼筜湖保护中心共建合编《筼筜湖红树林生态建设图集》教材,与军营村、省亚植所、厦茶共建示范茶园150亩、服务“厦门茶产业升级”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支部建立多样性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模式,通过“银辉领学”“示范讲学”“头雁领学”“送学上门”等方式积极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生动画卷。支部邀请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在全校长期开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拨发的两张共计1万元的红树林科研课题经费收据为案例,向师生细说耕耘红树林保护40多年的亲身感受,受到师生广泛喜爱。截止目前,卢昌义教授共计宣讲百余,累计普及约5万人次。支部先后与生态环境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龙海市浮宫镇等30余个单位共建党建与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生态故事导览共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活动,累计参与培训1万余人次,培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解员200多名。

图:学院院长卢昌义在全校长期开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

 

图:厦门市原副市长潘世建“银辉领学”讲解筼筜湖生态故事

  支部多年来积极参与抚育巡护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龙海溪山红树林碳中和林等地,协助学院完成下潭尾“我爱祖国”和海沧湾“蓝色海湾整治”上千亩红树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管护,其中,厦门市下潭尾85公顷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我爱中国”景观地标,成为国内首个大面积红树林滩涂上的景观塑造项目,多次被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为全国红树林生态成功修复树立了典范。

图:支部党员建设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我爱中国”景观地标

  (三)聚焦中心工作,培养更多“蓝色”海洋环境保护人才

    支部积极探索创建“红树林党建”品牌,陆续创建“党建+生态”“党建+环保”子品牌,努力培育发展生态环境领域新质生产力,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应用型海洋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模式,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双导师”培养模式,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注重对新进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手把手、传帮带”。在支部党员教师的引领下,学院共有13门课程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其中,《生态工程学》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普通生物学》《化学基础实验》《生态工程学》获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支部始终坚持以赛促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2018年以来,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22项。值得一提的是,由支部党员教师牵头组织参与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连续6年总成绩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一和福建省高校第一。

   同时,支部还着力打造“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的“三进”劳动教育品牌,支部近70%教师担任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组织10多支实践队,长期扎根九龙江河口区域,开展巡河、护林、守土、助农等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红旗红树、巡滩护林”科技服务生态振兴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银奖;3个“三下乡”项目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优秀报道”,7个“三下乡”项目被共青团福建省委评为“优秀团队”“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三、佐证材料

1. 党组织获奖荣誉

 


2.支部党员参与指导各类赛事获奖荣誉(部分)

 


3.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

 
“红旗红树、巡滩护林”科技服务生态振兴
参与“蓝丝带行动”海沧湾红树林种植活动
党支部助力2021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召开
赴革命的红土地——长汀县开展党员活动
赴筼筜湖开展生态教育、劳动实践活动
生态文明思想讲解员向孩子们科普红树林及海洋生态知识
下潭尾红树林滨海湿地公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下潭尾湿地公园开展红树林维护、种植等劳动教育的公益活动
支部书记马嫱副教授受邀赴厦门技师学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专题讲座


4.媒体报道情况

 
人民日报:福建厦门着力平衡发展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人民日报:鹭岛蝶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今日中国》(法文版)重点介绍我校卢昌义教授团队在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中开展的红树林恢复工作
福建东南卫视播出纪录片《海洋季风》报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45年来在红树林建设、生态修复方面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华社:擘画鹭岛新画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