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教职工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4月20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会精心安排,组织泉州一日游活动。
在福建东南沿海的泉州,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的城市,一日之间便能让人在历史、自然与信仰的交织中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从清晨乡间的晨雾到暮色中的海浪声声,从唐宋古刹的钟鸣到市井街巷的烟火气,一条浓缩泉州精华的线路——内坑镇五峰公园、亭顶村、海上佛国洛伽寺、开元寺、泉州西街——为信息学院的教职工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海丝画卷。
静谧乡间:五峰公园与亭顶村
清晨,当我们步入泉州内坑镇的五峰公园,登山步道蜿蜒而上,沿途可见本地居民晨练的身影。这座占地约200亩的公园,不仅是周边居民的“城市绿肺”,更因山间散落的宋代摩崖石刻而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距离五峰公园不到3公里的亭顶村,则将我们引入另一时空。这座以“红色粮仓”闻名的古村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闽南传统古厝群。村中的“昇文楼”是闽南罕见的双层红砖厝,墙面上斑驳的“备战备荒”标语,将人瞬间拉回上世纪60年代。教职工们触摸着石壁上岁月刻下的痕迹,感受到了一代人的家国记忆。
信仰奇观:洛伽寺与开元寺
午后2点,我们驱车抵达石狮市的海岸线。潮水退去时,一座漂浮于礁石之上的金色寺庙——洛伽寺,如海市蜃楼般显现。这座始建于1997年的观音道场,巧妙利用天然礁石群构建主体建筑,大悲殿、天王殿与潮汐共舞,当涨潮时海水漫过寺前平台,整座寺庙宛如蓬莱仙岛。手持长香的渔民在观音像前虔诚祈祷,远处渔船点点,梵音与涛声交织,构成“海上佛国”独有的禅意。
午后3点,折返至泉州市区的开元寺,则是一场盛唐遗韵的朝圣。作为宋元时期泉州港鼎盛期的见证者,这座建于686年的寺庙藏着太多传奇: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融合古印度教元素;殿内24尊“飞天乐伎”手持南音乐器,将佛教飞天形象本土化演绎;而寺内东西两塔——镇国塔与仁寿塔,作为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其每一层浮雕都讲述着佛教故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往来盛况。
烟火人间:西街
傍晚5点,与开元寺仅一墙之隔的泉州西街早已人声鼎沸。我们漫步在这条始于宋朝的千米西街,尽情品尝润饼菜、面线糊、姜母鸭、烧肉粽等地道的闽南小吃;穿梭红砖古厝与骑楼之间,体验泉州最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登上橘若咖啡艺术馆的天台远眺,西街的红瓦屋顶与开元寺塔尖在暮色中构成绝妙的天际线,市井烟火与千年禅意在此完美交融。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也增强了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营造和谐向上的院系文化生态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